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

 

肥胖的定義

維持健康體重的意義在於促進健康、預防疾病及延長壽命,每個人的健康體重主要依年齡、性別、身高而異,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用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, BMI)來界定體重過輕、健康體重、過重或是肥胖。研究顯示,過重或是肥胖(BMI數值過高)的人,罹患糖尿病、高血壓、代謝症候群、骨性關節炎、乳癌、大腸癌等慢性疾病的風險與死亡率比健康體重的人要高。

● 身體質量指數:

Body Mass Index, BMI是目前被認定為評斷肥胖程度的指標(BMI不適用於孕婦及哺乳婦、老年人、運動員)

定義:

  • 世界衛生組織:BMI是體重與身高的關係,與身體脂肪和健康風險有關。
  •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:BMI是從一個人的體重和身高計算出來的數字,以其相對關係來定義肥胖的程度。

    身體質量指數=體重(公斤)/身高2(公尺)

成人(18歲以上)BMI範圍對應表:

過輕正常過重輕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
< 18.518.5≦BMI<2424≦BMI<2727≦BMI<3030≦BMI<35BMI≧35

 2-18歲兒童BMI範圍對應表:

 
年齡過輕正常過重肥胖過輕正常過重肥胖
(BMI≦)BMI(BMI≧)(BMI≧)(BMI≦)BMI(BMI≧)(BMI≧)
 215.215.3-17.617.71914.915.0-17.217.318.3
 314.814.9-17.617.719.114.514.6-17.117.28.5
 414.414.5-14.617.719.314.214.3-17.017.118.6
 51414.1-17.617.719.413.914.0-17.017.118.9
 613.914.0-17.817.919.713.613.7-17.117.219.1
 714.714.8-18.518.621.214.414.5-17.91820.3
 81515.1-19.219.32214.614.7-18.718.821
 915.215.3-19.619.722.514.915.0-19.219.321.6
1015.415.5-20.220.322.915.215.3-20.020.122.3
1115.815.9-20.92123.515.815.9-20.820.923.1
1216,416.5-21.421.524.216.416.5-21.521.623.9
131717.1-22.122.224.81717.1-22.122.224.6
1417.617.7-22.622.725.217.617.7-22.622.725.1
1518.218.3-23.023.125.51818.1-22.622.725.3
1618.618.7-23.323.425.618.218.3-22.622.725.3
171919.1-23.523.625.618.318.4-22.622.725.3
1819.219.3-23.623.725.618.318.4-22.622.725.3

其他判讀肥胖的簡易指標

● 腰圍與腰臀比

即使您的BMI值沒有超過標準,但如果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(約35.5吋),女性超過80公分(約31吋),也稱之為「肥胖」。而腰臀比如果超過正常值,表示腰圍比正常比例還粗,不僅處於肥胖狀態,內臟囤積脂肪較多,更容易引發代謝相關疾病,比正常人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、動脈粥狀硬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症和腎臟病等慢性病,腰臀比數值愈高,罹患機率就愈高。

臀圍/ 腰圍=腰臀比

性別

腰臀比正常標準值

 肥胖

男性0.85-0.90.95以上
女性0.75-0.80.85以上

 

● 體脂肪

看起來胖的人,不一定脂肪率高,主要是運動之故;相反的,一個外型瘦小的人若不運動,體內還是會囤積很多脂肪,脂肪率當然偏高,即所謂「隱藏性肥胖者」。判斷自己是不是肥胖,不再只是看體重,現在醫學上最新的健康指標是「體脂肪率」。

體重包括:

  1. 脂肪量:身體所含脂肪之重量。
  2. 除脂肪量:體重減去脂肪後之重量,即脂肪以外的成份(肌肉、水份、骨骼等)之重量。
  3. 體水份量:表示身體中所含水份量。一般身體之水份約佔體重50~70﹪,男性肌肉較多,其體水份量亦較女性多。

體脂肪測量方式-體脂肪測量機:

係透過人體電阻原理,利用低電壓電流,測出電阻的單位,因為人體組織中的體脂肪是不導電的,而其他非體脂肪部分有70﹪為水分是可以通電的,如果電阻越大,體脂肪就越高。體脂肪計測量最佳測量時段為起床3小時以上及飲食後3小時以上。

 標準體脂肪率 
性別<30歲>30歲肥胖
男性14-20﹪17-23﹪25﹪以上
女性17-24﹪20-27﹪30﹪以上

引用資料: 行政院衛生署/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/教育部健康醫學學習網/教育部體適能網站


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

台灣地區兒童與青少年肥胖標準表(BMI值)

BMI=體重(以公斤為單位)÷身高平方(以公尺為單位)
例如:4歲男孩,體重35公斤,身高130公分
BMI=35÷(1.3x1.3)=20.7

台灣地區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

衛福部102年6月11日公布

衛福部-兒童BMI指數

2022年9月28日 星期三

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

如何培養責任感

 

如何培養責任感

作者: 教育局最後更新: 29/04/2014
收藏0
寄給朋友0
 

由孩子兩歲起,開始逐漸建立自我概念 (Self concept) 時,便可訓練責任感。我們可以從責任感的兩個層面去訓練:建立孩子對責任感的「認知」和「認同」,以及建立實踐責任的動力和決心。

 

建立孩子對責任的認知和認同

孩子首先要對責任有所「認知」和「認同」,才會去實踐,究竟家長該如何做呢?

直接講解或利用故事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責任

家長要建立孩子對責任的「認知」,可通過「直接教導」、清楚指示和「有關的故事」,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。

「引導式的問題」容易讓孩子分享故事人物對家人、朋友和社會負上的責任,並理解沒有履行責任的後果,有助潛移默化地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責任。

讓孩子學習自主

家長可提供機會,讓孩子自己「做決定和選擇」,有助他「認同」自己的行動,促使他承擔責任。

例如:孩子溫習時,可讓他決定自行溫習哪部分,哪部分需要家長協助。有時孩子若未能有效地下決定,或不欲他過分自主,家長可限制選擇範圍,然後才讓他作決定。

這樣,孩子既可以享受做決定的樂趣,也願意對自己的選擇負上責任。若孩子的決定不夠理想,家長亦不宜立刻否定,嘗試跟孩子討論,最後該由孩子擁有決定的權利,以提高他對所作決定的認同感。

鼓勵孩子多參與以提高其歸屬感

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家務,可建立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,讓他感到自己重要,這種伙伴關係及參與感能提升孩子對責任的認同。

例如:

  • 孩子協助父母清潔家居後,會更珍惜自己付出過的心血和努力,盡量避免弄污自己和別人的地方。
  • 另外,家長亦可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的服務,久而久之,孩子漸漸懂得愛惜學校和投入社區,歸屬感因而產生,同時亦會認同作為學生和市民的責任。

為孩子樹立好榜樣

孩子會學習家長的言行,若想孩子負責任,家長該為孩子樹立好榜樣。例如:家長答應孩子參加學校的家長會,便需要準時出席,藉以教導孩子認知和認同遵守諾言是負責的表現。此外,家長該保持社區清潔和遵守交通規則,讓孩子學習公民責任。

 

建立孩子實踐責任的動力和決心

孩子能夠「認同」自己的責任,卻「沒有動力和決心」去實踐,家長又該如何做呢?

令孩子覺得所做的有意義

當孩子理解所負的責任有意義,便有動力去完成,而且覺得自己有所貢獻。

例如:

  • 保持床鋪整齊,使房間更美觀舒適,令家人享受家居生活;
  • 不隨處亂拋廢物,有助保持市容整潔;
  • 守時不浪費他人時間,活動便可如期順利進行。

讓孩子對所負的責任感到有意義和樂趣,促使他更有動 力去履行責任。給予孩子學習的機會,讓他自行承擔後果,家長可安排機會引導孩子獨立處理個人事務,並讓他自行決定及承擔後果。

例如:

  • 孩子在兩天內便花光整個星期的零用錢,就要讓他承擔沒有錢用的後果,這樣比起給予他額外金錢或責怪他沒節制,更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。
  • 孩子未能收拾好自己的文具和玩具,遺失了便應承擔後果,家長不必買新的作為補償,否則孩子不會明白不負責的後果,日後亦缺乏動力將用過的物品收拾妥當。

要切記:「家長不必事事為子女操心,因為『超能』的家長往往造成『低能』的孩子!」 讓孩子瞭解不是每個人都會幫助他,他自己有責任自負後果,使他體驗責任感的重要。然而,家長要留意孩子是否重視後果,以及情況是否安全,才讓他自行承擔後果。

按孩子的能力安排或分拆工作,循序漸進

有時候,孩子可能由於力有不逮或工作程序繁複而未能完成責任。事實上,失敗經驗過多會減低孩子承擔責任的動力,打擊其自信心,容易令孩子遇事卻步,無法承受責任所帶來的壓力。此外,家長要衡量孩子是否勝任,才安排孩子承擔責任,否則適得其反。

例如:

  • 孩子兩三歲可用匙吃飯。
  • 隨著年齡和能力的遞增,孩子可做更多工作,如自行清潔桌面、收拾碗筷等。
  • 至於一些繁瑣或重大的工作,切勿讓孩子一次過完成,應將工作分拆或按步就班,才可提高孩子完成責任的動力。
  • 讓孩子學習洗碗,可先教他學會抹碗,熟習後,才讓他學習洗濯碗筷。

這樣,孩子有充裕的時間練習,減少焦慮,增加他日後承擔責任的能力和信心。由此可見,責任感需要時間培養,家長切忌急進,孩子才能循序漸進地學會如何負責任。

讓孩子學習自我提醒也是責任

當孩子日漸成長,許多時都會因疏忽大意或善忘而未能履行責任,家長不應該教他怎樣做,反而應該引導他去反思,自行尋找解決方法。家長要盡量讓孩子嘗試自己所構思的辦法,好讓他學習到自我提醒也是一種責任。

接納和讚賞孩子

接納和讚賞是培育孩子的不二法門。當孩子有負責任的表現時,父母便要作出嘉獎或鼓勵,令他獲得滿足感而繼續堅持這項美德,並明白負責能取得別人的信賴。

縱使孩子未能完成所託付的責任,父母也要對孩子加以鼓勵,表示欣賞他付出的努力和心血,讚許他肯為自己的事情負責,而不計較該項責任是否做得完備。

 

父母要避免什麼錯誤?

在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時,家長避免犯下列錯誤,效果會更理想。

避免過分保護孩子,擔心孩子受挫。

家長若過分保護孩子,處處擔心他受挫,怕他失去自信心,反會妨礙孩子的成長,也影響他建立獨立的處事能力。

例如:

  • 家長凡事都為孩子安排妥當,以為這樣對孩子有利,其實間接減少了他自行做決定的機會,亦令他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信心,甚至使他誤以為責任與自己不相干。
  • 家長須明白孩子有自我成長的潛能,並能夠從嘗試中學習,通過身體力行才可以學習責任感。

避免不忍心而為孩子善後

如孩子未能完成責任,家長或會不忍心而為他善後,以避免影響事情的進展。這樣,孩子又如何能學習承擔後果呢?凡事有別人跟進和補救,孩子對自己不負責的行為又怎會在意呢?故此,家長該堅持由孩子自己承擔後果,避免替其善後,否則只會導致孩子推卸責任。例如:訓練孩子檢查和收拾書包,若發現他忘了帶書本,家長也無需為孩子趕送書本到學校,讓他自己承擔疏忽而受師長責罰的後果。

避免以責罵和不斷提醒的方法來訓練責任感

家長以責罵的方法來提高孩子履行責任的動力,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抗拒。試問孩子不停被家長否定,怎會有信心和動力去履行責任呢?再者,家長不斷提醒孩子該做甚麼,以為容易收效,結果適得其反。

例如:

  • 家長習慣早上提醒孩子:「是時候上學,要起床了」,這樣做既未能讓孩子體驗和理解「準時上學」是自己的責任,反而令孩子誤以為「提醒」是家長的責任,自己不必為遲到而著緊。
  • 日子久了,孩子習慣了要家長提醒才肯起床,一旦無人叫醒,過了起床時間仍繼續睡覺!

避免以成人的尺度來評核孩子的表現

家長若用成人的尺度來評核孩子履行責任的表現,會令彼此感到失望。例如:家長收拾房間和清潔碗筷,一定較孩子做得更妥善,若以成人的標準來評核孩子的表現,結果並不公平,孩子亦會因標準太高而容易放棄。故此,家長應著重過程而非結果,訓練孩子在實踐的過程中,體會分擔責任的重要,以及欣賞自己作出的貢獻。

 

結語

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漫長而艱巨的工作。孩子自小就需要有責任感,讓他們從小開始學習這種美德。

若孩子年少時未能學習付出,長大後更不曉得付出,凡事以自我為中心。若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責任感,長大後自會多加實踐,漸漸把這美德內化為自律精神,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,並學會自我督促,日後有更大的動力去肩負重大責任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教育局

原文出版日期:2005年8月27日

 

 
作者簡介
 
教育局

教育局負責制訂教育政策,確保香港年青一代能夠接受優質教育;並負責監察這些政策的實施情況,以確保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成效。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教育,目標是逐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多元化教育制度,讓年青一代有充分機會發展個人的興趣和才能,實現抱負,並且對社會、國家以至世界作出貢獻。